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教学管理 >> 正文

疏果剪下见匠心——生物工程学院将党建课堂搬进百亩梨园锻造“新农匠”

作者: 熊章正 发布日期:2025-04-26 12:22:39 点击次数:

4月25日,生物工程学院(乡村振兴学院)现代农业技术、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15名学生在学院副书记胡美勇的带领下,赴咸安区向阳湖镇尚屋朱农果采摘园开展梨树疏果专项课程实训。此次实训以“技能实操+产业需求”为导向,通过沉浸式教学深化产教融合,为乡村振兴培育“懂技术、会管理、能创新”的高素质农业人才。

早上7时,实训团队抵达梨园。翠冠梨与秋月梨正值幼果生长期,农场技术负责人朱师傅手持修枝剪,向学生们细致讲解操作规范:“疏果不仅要‘去小留大、留长去短’,还要根据品种特性调整策略。翠冠梨果柄短粗,需优先保留间距15厘米以上的健壮果;秋月梨果柄细长,要注意剪除背阴处的簇生果。”他一边强调“每颗保留果实必须享有6至8片功能叶的光合营养”,一边示范“一托二看三剪”的技巧——左手轻托果簇观察分布,右手剪除畸形果、损伤果,确保留下的果实均匀分布在枝条两侧。学生们分组承包梨树,在朱师傅“手把手”指导下反复练习,从最初因担心误剪优质果而犹豫不决,到逐渐掌握“果间距一拳、叶果比达标”的操作标准。

图1 朱师傅讲解操作规范

课程实训作为生物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,凸显党建引领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。学院积极构建“党建+产业”协同育人模式,通过支部共建、校企联动等形式整合实践资源,将农业企业的生产需求转化为教学项目,使学生在真实生产场景中锤炼技能。正如胡美勇副书记指出:“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既是落实‘知行合一’教育理念的实践路径,更是党建引领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探索。”近年来,学院已与多家农业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,形成“专业教师+技术能手”的双导师制,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精准对接。

此次梨园实训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。通过组织联动、资源联享、服务联抓,生物工程学院构建起“把支部建在产业链、把课堂设在生产线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三位一体的育人新生态,未来,学院将继续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”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

图文:熊章正

一审:胡美勇

二审:王宗莉

三审:李明


Copyright @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学院, All rights reserved.【技术支持】  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地址: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118号     ICP备:05005452 05012444号